
大众网记者 刘宇昕 青岛报道
从一个人到一群人,从一条线路到整座城市,青岛320路公交人正用日复一日的坚守,为特需乘客铺就一条温暖的无障碍出行之路。
10月13日上午,驾驶员卞涛行车至高雄路站时,一位视力障碍乘客准备上车。他立即起身协助乘客打卡,并小心搀扶其入座,确认坐稳后才缓缓启动车辆。这样看似平常的举动,却是320路线驾驶员们的工作日常。
个人坚守:四年如一日的温暖接力
作为“城运之星”和公交集团劳模的卞涛,已在320路线上奔走了18年。四年前一次对视障乘客的帮扶,让他对这个特殊群体上了心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注意到志愿者平台招募盲校学生返乡志愿者,他便报了名。
自2022年起,每个节假日前夕,他都会联合“青岛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”,利用休息时间专程赶往盲校,用自己私家车将一批批学生平安送至青岛北站、兰山路火车站、机场等交通枢纽。每一次接送,他都提前到达、平稳驾驶,到站后细心确认每个孩子的下车需求,直到目送他们与志愿者安全交接才放心离开。
“孩子们看不见世界,但能感受到世界的温暖。”这句朴素的话语,是卞涛坚持多年的初心。令他欣慰的是,这份善意正在蔓延:“我的举手之劳能给孩子们实实在在的帮助。如今,线路上的同事也自发加入,在假期开私家车接送盲校学生。”
在卞涛的带动下,320路线13名驾驶员们共同组建了“青岛盲校无障碍帮帮团”。他们聚焦特需乘客需求,主动对接学校,利用休息时间提供针对性服务。随着公交集团“六进行动”的推进,2025年9月,线路进一步深化与盲校的合作,将服务升级为公交车专程接送。固定的发车时间、规范的服务流程,让学子们的归家路更加顺畅安心。
专业培训构建无障碍沟通桥梁
为提升服务水平,线路所属的隧道巴士第七分公司定期组织助盲培训和手语讲座。从基础的引导技巧到专业的沟通手语,手把手的教学让驾驶员们面对残障乘客时,既能及时伸出援手,又能提供专业服务。
“以前有聋哑小朋友用手语感谢我,我只能报以微笑。现在学会了手语,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,服务也更到位了。”一位驾驶员的感慨,道出了专业培训带来的改变。目前,线路驾驶员已掌握30多个与聋哑人交流的乘车短句,无声世界的隔阂正在被一点点打破。
多元服务共筑爱心网络
这份温暖的传递不止于盲校学生。针对320路老年乘客居多,沿途经过居民小区、商圈,乘客拎重物上车不便,驾驶员卞涛创新了“一步登车工作法”。在进站前30米左右开始减速、20米左右预备刹车、10米左右缓踩刹车,力求把车平稳停在与站台30厘米左右,能够使乘客一脚踏进车厢。该方法推行后,广受乘客好评,如今已在公交集团作为“服务样板”推广。
2024年,320路线驾驶员刘红波联合同事们签订《助老服务承诺书》,推行“一步登车工作法”,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便捷服务。他还精心制作了《“爱在传递”助老服务合作书》放置在车厢内,邀请乘客共同参与这场爱心接力,形成了车上车下联动的助老新模式。
从卞涛的个人善举,到整条线路的系统服务;从方向盘的方寸之间,到整座城市的流动风景,320路以“诚载美好”的初心,持续延伸着爱的半径。这不仅是公交服务的升级,更是一座城市文明温度的生动体现。
股票配资怎么玩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