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最好的年纪,不是过去而是现在。" 正如长城汽车在 35 周年宣传片中所言,长城汽车交出了一份历史最佳的二季度财报。
日前,长城汽车披露了二季度业绩快报,高端车型增势与新能源起势固然亮眼,但真正的突破远不止于此。
数据显示,2025 年第二季度,长城汽车营收 523.48 亿元,同比增长 7.78%,环比增长 30.81%;净利润 45.86 亿元,同比增长 19.46%,环比增长 161.91%。
这份成绩的本质,是产品周期爆发力的具象化:2025 年第二季度,长城汽车迎来了全新产品周期,在坦克 300、二代哈弗枭龙 MAX、全新高山 8/9 等新车型带动下,长城汽车交付量为 31.30 万辆,同比增长 10.07%,环比增长 21.87%。
二季度的成绩只是开始,刚刚度过了 35 岁生日的长城汽车正站在新起点上。跑出国内、国外双轨加速度:国内不卷短期规模,深耕技术与品类;海外"生态出海",争取利润新增量。
技术实力重构定价权,高端车型扛大旗
"有质量的市占率"一直以来都是长城汽车的核心信条。"宁可市占率少一点,也不去追求没有意义的销量。"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表态清晰地阐明了这一原则。这一点,在二季度的销售结构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印证。
通常来讲,高端车型,是车企撬动品牌溢价能力和实现技术话语权的高地,更是用户心智的终极竞技场。
在长城汽车的五大品牌中,高价位车型正成为拉动长城品牌增长的新动力。
定位中高端品牌、售价 29.98 万元以上的魏牌则展现出增长潜力。6 月,魏牌销量超过 1 万辆,同比增长了 246.95%。今年二季度魏牌在高山带动下环比增长 58.9%,同比大幅增长 106.4%;定位越野赛道,售价 20 万元以上的坦克也在今年二季度实现了环比增长 46.9% 的成绩。
在高端车型的拉动下,长城汽车量利齐收。从单车收入增长来看,2021 年到 2023 年,长城汽车的单车平均收入分别为 10.64 万元、11.5 万元和 12.5 万元;到了 2024 年,长城汽车单车收入达 16.38 万元,同比提升 2.3 万元。 今年二季度,这一售价还在提升。长城汽车的单车收入达到 16.72 万元,环比提升了 1.13 万元。
这份增长转变对于长城汽车来说也是来之不易。从魏牌创立起,长城汽车就在摸索品牌向上之路。长城汽车还曾推出沙龙品牌,但未达预期。坦克品牌的成功是长城汽车高端化的转折点。2020 年坦克品牌独立后,凭借坦克 300 等车型开辟了硬派越野蓝海市场。目前,坦克 SUV 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 70 万辆。"真正的高端化,不是堆砌配置,而是让用户感受到被尊重的温度。"日前,魏建军曾公开表示。
今年以来,长城汽车的高端化渐显成效。除了去年上市的全新蓝山赋能外,今年 5 月,定位中大型 MPV 的魏牌全新高山家族也正式迎来上市,共推出 2 款车型,售价区间为 30.98 万 -35.98 万元,该车全系标配 Coffee Pilot Ultra 高阶智驾和 Coffee OS 3.2 超级座舱。开启预售的 24 小时,高山的订单量突破 7848 辆。今年 6 月,在高山带动下,魏牌环比增长 58.9%,同比大幅增长 106.4%。
长城汽车的冲高之战还在继续。今年开年,长城汽车还组建了"超豪华 BG ",由魏建军亲自挂帅。
对长城汽车来说,支撑高端化势能的不是营销故事,而是技术实力迭代下产品力的提升。
以混动技术为例,长城汽车也是汲取了柠檬混动 DHT 平台的经验,才形成了目前主流的 Hi4 技术架构,并在此架构上分化出适用于强越野场景的 Hi4-T、适用于泛越野场景的 Hi4-Z 以及用于重卡的 Hi4-G 技术,由此构成了支撑长城汽车开拓新能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。
在 2024 年,长城汽车已经建立了端到端智驾大模型 SEE 和新一代 AI 数据智能体系,旗下 Coffee Pilot Ultra 智驾系统实现全场景 NOA 功能。今年,市场还在期待长城汽车首款超豪华车型,有消息称,新车将搭载长城汽车自主研发的 4.0T V8 双涡轮增压发动机与电动机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。
在系统层面,今年长城汽车还将依托森林生态体系持续夯实混动架构、智能算法、数据、算力等领域的技术优势,即 Hi4 体系、端到端智驾大模型 SEE、AI 数据智能体系和九州超算中心,以巩固公司在汽车行业的竞争优势。
魏牌起势、欧拉换帅:长城汽车新能源决心告别"慢半拍"
新能源转型的加速是二季度业绩增长的另一大关键引擎。当全行业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跨越 50% 的结构性拐点,长城汽车正蓄势追赶。
长城汽车二季度新能源渗透率有所提升,新能源车型销售 9.79 万辆,同比增长 33.7%,环比增长 56.4%,新能源渗透率达 31.3%,同比增长 5.5 个百分点。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,今年上半年,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重达 44.3%。
目前为长城新能源贡献销量的主力的还是魏牌,主力车型包括魏牌蓝山、高山。对长城汽车来说,魏牌一直是承担长城汽车转型重任的主力品牌。
全力以赴向新能源转型,长城汽车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。对魏牌来说,尊重用户需求就是长城汽车深耕新能源市场的核心,正如魏建军所说:"为用户而改变,是我们魏牌的价值观底线。"
为此,在此前"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"的发布会上,魏牌还推出兼容纯电、混动、氢能等 5 大动力的技术平台,解决用户续航焦虑与场景分化问题。搭载行业首发的整车智能体和行业领先的 VLA 大模型,同时,该平台还搭载超级混联系统,双 4 秒级 2.0T 为中大型车提供强悍的性能,解决部分新能源车在馈电时性能缩水的痛点。
如果说魏牌通过多动力技术矩阵拓宽了新能源战场,那么欧拉则肩负着长城汽车深耕纯电赛道的战略使命。作为集团旗下唯一纯电品牌,欧拉聚焦都市出行场景,成为长城新能源版图中不可或缺的纯电拼图。
首先是管理层的决心。2025 年 6 月 20 日,长城汽车正式任命吕文斌为欧拉品牌总经理,全面负责品牌运营。吕文斌是长城体系内成长的技术专家,拥有超过 20 年的研发与管理经验,主导过哈弗品牌技术升级与多款热销车型开发。此次任命旨在终结欧拉" 7 年换 7 帅"的管理调整,通过技术背景高管推动产品革新与资源整合。
不仅如此,欧拉还在时隔两年多后重新发布新车。在市场看来,长城汽车追赶纯电的决心已经十分明显。
不仅如此,纯电还是长城汽车坚决押注的赛道。在喊出"打死不做增程的口号"后,要提升新能源渗透率,长城汽车将目光瞄准了城市纯电小车。
今年,欧拉明确不再以"更爱女人"为单一标签,转向"优雅、复古、时尚"的多元定位,吸引家庭用户及男性群体。与此同时,吕文斌此前还在 2025 款欧拉好猫发布会上称,今年下半年欧拉还将有两款新车面世。这也意味着,在交出了历史最好的二季度财报后,长城汽车的新能源已经度过深蹲期,将蓄力起跳。今年 6 月,欧拉品牌销量 3282 辆,上半年共销售新车约 1.4 万辆。
系列动作清晰表明,长城汽车正为其新能源业务按下"加速键",力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回主动权。
高质量出海,贡献营收新增量
为二季度贡献营收利润的还有海外市场。今年上半年,在全球贸易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,长城汽车海外销量仍逼近 20 万辆,同比仅微降 1.9%。突出的是,2025 年第二季度,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实现新车销售 10.68 万辆,非俄市场增长 50% 以上,非俄市场持续加速。
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,行业面上同比增长,但包括长城汽车在内的自主品牌出海面临更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。根据中汽协披露的数据,今年上半年乘用车出口 258.1 万辆,同比增长 10.3%。中国汽车出海面临全球贸易壁垒升级、部分市场需求放缓、竞争加剧等多种问题。
在此背景下,长城汽车非俄市场的突破具有战略深意:不仅显著分散了单一市场波动风险,更全面提升了全球业务韧性。
但回过头来看,其实从去年开始,海外销量的扩张对营收的拉升明显。当时长城汽车在财报中称,2024 年营收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的销量增长的收入贡献。在海外市场,长城汽车实现营收 802.59 亿元,占总营收的近四成,同比增长 51.11%。
长城汽车有一套自己的打法,即"生态出海",强调的是全产业链本土化,其核心在于构建研发、生产、供应链、销售、服务的全产业链本土化闭环。这套体系不仅为自身穿越贸易壁垒提供支撑,更为中国品牌出海探索出可复用的路径。
早期,长城汽车主要通过授权海外总代理的方式出口产品,2019 年后开始加速本土化运营,在泰国、巴西等地建立全工艺生产基地,在越南、马来西亚等地建立 KD 组装工厂。这种"生态出海"战略帮助长城汽车规避贸易壁垒,降低成本。
截至 2025 年 6 月底,长城汽车推动研、产、供、销、服全面出海,已经形成全动力、全品类、全档次布局,在泰国、巴西等地设有 3 家整车工厂,在澳大利亚、欧亚、厄瓜多尔、巴西、墨西哥等地拥有多家 KD 工厂,本地化率提升至 50% 以上。
目前,长城汽车在海外拥有超过 1400 家销售渠道,海外总销量已突破 200 万辆。这是长城汽车海外布局的重要里程碑。
2020 年,魏建军曾掷地有声发问"长城还有机会吗?"机会不在别处,正蕴藏于这场战略跃迁之中。
民生证券在研报中称,伴随本地化产能释放,长城汽车海外体系优势将进一步凸显,出海战略加速跃升。对于长城汽车来说,行至半山不止步,更好的机会仍在路上:当长城汽车在"生态出海"模式下小步快跑,全球市场的深水区,恰是长城汽车的新主场。
股票配资怎么玩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