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小霞
在渗透率不足40%的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,国产品牌秋田满满凭借“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”的精准定位强势崛起,以本土化创新打破外资垄断格局,成为服务超2000万家庭的行业领军者。近日,秋田满满在杭州总部举行媒体沟通会,通过品牌战略解读、产品矩阵展示及研发体系对话,首次系统披露其以科技赋能中式喂养标准的创新路径。
市场洞察驱动品类革命
2018年秋田满满成立之时,恰逢国内辅食行业的变革拐点。彼时,国产品牌开始在市场崭露头角,资本的涌入让赛道热度骤升。
“秋田满满能从中突围,核心在于创始团队对母婴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。”秋田满满CEO王燚表示,公司两位创始人依托当地茶油产业资源展开创业,初期洞察显示茶油核心消费群体为母婴人群,主要应用于婴幼儿餐食制作,由此针对性开发出首款婴幼儿专用核桃油,奠定了母婴食品研发基础。
2018年推出的胚芽米,成为品牌打响市场的关键一役。当时,市场上精白米营养单一,胚芽米虽营养更丰富,却存在留胚率普遍不达标、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。为此,秋田满满推出胚芽米产品并升级至有机系列,同步建立三重留胚率保障体系,2019年便拿下天猫品类销量第一,2020年实现线上线下(300959)全渠道一体化布局。
这一突破源于对消费升级趋势的精准把握。随着80、90后父母成为育儿主力,他们对辅食的营养需求已从“吃饱”转向“吃好”,而西式果泥、米粉等单一品类难以满足中式喂养习惯,秋田满满顺势构建起婴童营养全餐体系,完成从单品到解决方案的跨越。
本土化创新构建竞争壁垒
“过去婴童食品几乎被国外品牌占据,但其产品形态更适合国外婴童体质。”王燚的这番话,点出了国货突围的关键。
为推动婴童食品的本土化创新发展,秋田满满成立了产品创新研究院,着眼于全球技术动态,聚焦中国亿万婴童需求,引领安全、健康、营养、美味婴童食品开发。
与此同时,其与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联合撰写发布了《中国婴幼儿精细化辅食喂养指南》,根据宝宝在不同的月龄阶段的不同营养需求和 生长发育特征,精心打造分阶营养喂养体系。
在产品端,“四好原则”是其品质保障:全国优选22省99城的原料,如黑龙江兴凯湖的有机水稻、内蒙古乌丹农场的麦穗;研究不同月龄段婴幼儿的营养所需,精细化打磨调配营养配比:打造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,保证产品全流程安全;在保证产品健康安全的情况下,秋田满满满足喂养场景,为中国宝宝打造更加美味的食品。
秋田满满研发总监包伟在会上首度披露创新逻辑:“我们建立感知-转化-验证-迭代的敏捷研发闭环”。该研发闭环充分利用自身大数据和供应链体系优势,第一时间发掘市场需求,第一时间整合资源创新研发,第一时间出品抢占先机并保持持续迭代升级。
市场数据印证了创新带来的回报:胚芽米连续蝉联天猫品类销冠,2024年荣登母婴产业权势榜TOP2,预计2025年销售规模将突破15亿元,目前已经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婴童食品品牌。
加速全渠道布局与社会责任实践
根据调研数据显示,秋田满满品牌的消费者群体中,妈妈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(高达93%)。王燚表示,为了深化服务,秋田满满正加速拓展高端母婴店、医院儿科、月子中心等专业场景,让线下销售占比从15%向30%跃进。
据据《中国婴幼儿辅食蓝皮书》显示,2024年行业规模达559亿元,渗透率仅38%。下沉市场与细分需求构成巨大的增量空间。
面对行业增量空间,王燚指出,公司将进行多维突破:进一步扩展市场份额。在现有市场格局下,通过强化竞争力提升行业占比,这是当下可拓展的核心机会。拓展新品类。针对消费者不断涌现的新需求,推出更多元化的产品,覆盖潜在消费场景。优化存量产品。推出大包装非纸盒装产品,以更大规格提升单片性价比,同时提供小包装扎包产品,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。跨领域布局。在营养品、早餐赛道进行垂直拓展,结合跨类目布局,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。在产品结构与渠道策略上,目前正与零食很忙、赵一鸣等加盟渠道商谈合作。
在深耕产业的同时,社会责任成为品牌增长的新维度。据了解,2022年至2024年间累计向各地工会、红十字会及公益基金捐赠超百万元,先后参与河北涿州、青海西宁等地的公益支援、支持四川宜宾珙县工会建设、助力社会性公益基金等项目。未来,秋田满满将在新疆启动有机果泥加工项目,将营养援助延伸至西北边疆。
股票配资怎么玩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