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咖啡摊、裁缝铺……都搬进来了!


“这里免租金免水电费,再也不用担心日晒雨淋了!”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金岭社区,方阿姨将缝纫机搬进党群服务中心,有了专属的服务小天地。大家都称呼“莲姐”的严女士,在提供惠民理发服务的同时,还定期开展长者免费理发和高龄老人上门剪发等服务。“这样既方便了大家,也让我们能够发挥发挥余热”。

白天,社区能人达人在边角空间提供修改衣物、理发等惠民便民服务,1-3岁幼儿在党群服务中心专属区域大人照护着翻滚爬(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放学后才来);入夜,“AI夜校·棚友学苑”灯火通明,职业技能培训与创业经验分享课程座无虚席;特定时段,“棚友集市”人头攒动,合伙人创业摆摊让居民享受城市中“赶大集”……


金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罗湖区棚改片区首个一体化党群服务中心,积极试点政治、政务、综治、法治、智治、医养、文化教育等多元服务共享、集约模式,为居民提供全方位、多层次服务。引入专门为党群嵌入式服务管理运营设计的平台进驻,结合居民需求以“场地换服务、空间链资源”方式开展多元化运营,进场服务机构严格按1∶1配比公益及普惠活动确保公益性,实现所有项目平均价低于市场化同等质量课程的50%。

针对流动创业群体“缺乏固定经营场所和稳定客源”这类普遍难题,金岭社区党委探索释放党群服务中心架空层约1000平方米空间资源“搭台建市”引导创业团队开展“集中摆摊经营”,在破解流动摊位治理困境的同时,更为流动创业群体搭建起未来“家门口”的创收平台。

每逢“棚友集市”开张,党群服务中心的架空层便早早热闹起来。咖啡档、美甲彩绘、手打柠檬茶……一个个创业小摊依次排开,吸引居民纷纷驻足;公益摊位前,以物换物的童趣集市、贴心便民的各类服务同样人气爆棚。


社区回迁居民小钟精通咖啡技艺,早在创业初期就选择了车尾箱摆摊,但生意一直磕磕绊绊,直至社区开放党群服务中心长者服务站门前区域后,才算适当安稳下来。“多亏了社区提供的场地,让我们告别了‘打游击’,客源也更稳定了。”
小钟和他的创业伙伴们是这里的“常驻明星”。依托这一方创业实践平台,他们的生意也渐渐红火了起来。“现在回头客多了,我们还建了线上社群,居民在家点单,到点来取,方便得很,生意好的月份营收可达上万元。”除了日常摆摊,他们还会不定期参与社区创业分享活动,主讲“咖啡档创业经”。
“AI夜校·棚友学苑”,是金岭社区的核心技能提升平台,定期开展公共营养师、家政服务员等技能培训补贴课程,并通过“居民点单、定制开班”,每周开展网络平台直播、夜市经济达人等青年夜校课程,持续为辖区居民“充电赋能”。
“第一次培训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,当时来了三四十人,而且没有想到的是,各个年龄段都有,大家对咖啡都很感兴趣。”小钟说,这类的分享互动不仅收获了更加稳定的粉丝和消费群体,也让他和团队小伙伴更有动力回馈社区。
针对修改衣物、小缝小补、小家电维修等生活小事,社区特别邀请辖区特殊群体及灵活就业群体,开设“裁缝铺”“理发点”“小微家电维修”等,并以此为载体,积极挖掘特殊群体及退休能人潜力,提供“公益+普惠”服务。这些举措在解决居民实际需求的同时,也为特殊群体及灵活就业群体创造了就业机会。

金岭社区作为棚改回迁社区,以场地换服务、以服务换收益,全面探索实现“政府+公益+商业”“微利可持续”新模式。聚焦“全龄段、全周期、全家庭”的就业需求,持续盘活党群服务阵地空间,打造“党群创享站”,系统构建起辖区单位点对点就业、零散灵活就业、培训促进就业、招商引资就业、社区合伙人就业等五条“绿色就业通道”,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居民“家门口”。

通过空间“破界”办公面积“让步”,实现服务区域最大化、办公面积最小化,原有服务窗口归纳成一个综合通办窗口。
为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党建红色引领效能最大化,金岭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,引导和激励社会不同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。引导性推动辖区各条线各业务合作交流,信息互通、资源共享,牢固树立党建、群建“一盘棋”思想。

【作者】赵兆
【供稿单位】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金岭社区
股票配资怎么玩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