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华康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图片
大家好,我是中药师杨文。今天来说说 “中药界大神” 甘草。提到甘草,是不是觉得它特 “路人甲”?好像不管开什么方子,总能瞅见它的身影。但你可别被这 “老好人” 的外表骗了 —— 它可是中药界深藏不露的 “调和大师”,能解毒、善止痛,用法讲究多着呢!今天就来扒一扒这味 “万能配角” 的隐藏技能~
甘草:不是 “中央空调”,是有脾气的 “调和高手”甘草这味儿,甜滋滋的,性子温和,既能往上走又能往下沉,妥妥的 “百搭选手”。但老祖宗早就说了,它可不是随便搭的 ——绝对不能和甘遂同框,俩放一块儿简直是 “中药界鸿门宴”,危险系数爆表!
为啥说它是 “调和高手”?举个例子你就懂:
用肉桂、附子这类 “小火炉” 治寒病时,加把甘草,能帮你 “降温”,免得上火烧得慌;用石膏这类 “大冰块” 治热病时,丢点甘草,能缓和寒气,别让脾胃冻着;大黄泻下太猛?加点甘草当 “刹车”,让药效慢慢来;栀子升得太急?甘草来当 “缓冲垫”,稳稳当当不折腾。说白了,它就像中药里的 “调解员”,不管是猛药还是补药,有它在,总能让团队合作更和谐~
中满了不能吃甜?甘草:我是例外!总有人说 “肚子胀别吃甜的”,但这话对甘草可不太公平。
其实肚子胀(中满)大多是因为脾胃太虚,而脾胃恰恰就爱 “甜口”。甘草这 “小甜甜” 本来是补脾胃的好帮手,只不过它性子慢,得先到胃里 “报个到”,再慢慢去脾里干活。脾胃虚的人突然吃它,可能会暂时 “消化不过来”,显得更胀,但这只是 “短暂误会”,等脾胃缓过劲来,反而会被它补得暖暖的,胀感自然就没了~
当然啦,甘草也不能 “独断专行”:单独用、用太多,可能真会帮倒忙;但少少地搭配人参、茯苓这些 “队友”,就能变成 “消胀小能手”。所以啊,中满不是不能用甘草,是得会用!
甘草解毒有多神?上中下三路 “通杀”!都说甘草能解毒,可你知道它是 “分区域作战” 的吗?老祖宗早就总结出三套方案,简直是 “解毒教科书”:
上焦中毒(比如咽喉、头部):30 克甘草 + 6 克瓜蒂煮水,喝下去吐一吐,毒就跟着出来了;中焦中毒(比如脾胃、胸腹):45 克甘草 + 柴胡、白芍、当归等 “和事佬”,慢慢调理,毒就自己散了;下焦中毒(比如肠道、泌尿):60 克甘草 + 大黄、桃仁这些 “清道夫”,一通大便,毒就排得干干净净。不管是误吃毒物、意外中毒,还是刚长的疮毒,照着这思路来,基本都能搞定。当然啦,具体情况还得听医生的,但这 “分区解毒法” 是不是超有智慧?
别被 “老好人” 骗了!甘草也有 “小脾气”虽说甘草百搭,但也不是没缺点。它甜味太足,要是脾胃 “吃” 太多甜,就会变 “懒”,食物消化变慢,反而可能积滞。所以啊,别觉得甘草 “纯良无害” 就使劲用 —— 虚证、慢性病得少用,免得给脾胃添负担;急症倒可以大胆用,它温和的性子反而能稳住场面。
还有人纠结 “细甘草是不是更寒”,其实没必要!甘草泻火看的是用法,不是粗细。细的能泻火,粗的照样能,关键是:阴虚火旺、胃气弱的人,不管粗细,都别多吃,小剂量慢慢补才靠谱~
最后说句大实话甘草不是可有可无的 “边角料”,它是中药里的 “定海神针”。能调和诸药、能解危毒、能补脾胃,看似平平无奇,实则功力深厚。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
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杏仁弘道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怎么玩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